周占琪:别让机会从脚下溜走

1978年,他是青城中学的一名学生,因家境贫寒,每周都要背一背兜葱去集市上换成零用钱;2008年,他的土特产生意已从甘肃做向全国,因为筹备上海分店的开业事宜,他总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从最初梦想能坐一回飞机到现在每个月能坐十几次飞机,交通工具的变迁成为30年变化的一个缩影。他,就是兰州三江源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占琪。经历30年,一步一脚印;回望30年,弹指一挥间。他的命运沉浮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

机会永远在脚下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周占琪。机会永远在脚下,就看能不能把握。”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周占琪由衷地说。追溯他从商的经历,最早应该从9岁算起。因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除了*天吃饭外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他每周都要背上一背兜葱去集市上卖。母亲告诉他这些葱能卖上5块钱就差不多,但每次他都能卖到7块钱。虽然如此,但在集市上碰见老师和同学他还是觉得很丢人。回忆当年,周占琪说还是大环境的影响,从“二倒贩子”这个称谓就能看出当时的人们瞧不起商人。

1981年,周占琪高中毕业后带了一帮同学到白银去卖菜,临走时从家里拿了20块钱作本钱。一个月后,除了挣回本钱,还给家里拿去了100斤粮票。

1983年,周占琪又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修表。没有师傅,只有一本书,周占琪认认真真看了一周,书本知识倒背如流了,就在靖远摆摊修表。当时工人的工资是每月40元,而他一个月能挣3000元,相当于全家一年的费用。在挣钱的同时,他没有忘记继续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周占琪参加了中央电大的学习并顺利毕业。

1992年,在兰州的西站有了周占琪的一席之地,业务范围也从单纯的修表扩大为修表兼零售,手表、电池、表带一应俱全。由于诚信经商,老顾客带新顾客,1个月他就成了万元户。

命运的再次转折始于1998年8月26日,第六届兰洽会如期举行。周占琪参加了此次兰洽会并敏锐地发现,在琳琅满目的参展商品中,西部地区的特产非常受欢迎,但却普遍存在包装档次低、花色单调、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再加上都是零敲碎打、各自为政,大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初级阶段,没有品牌运作的概念。他认为这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大市场,便在瞬间萌生了经营土特产品的想法。

接下来的几天,他就开始跑市场、办执照,并依托青海玉树名贵中药材贸易公司(三江源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发来了100万元的冬虫夏草、红景天、藏红花等玉树特产,以药材经营商的身份入驻黄河市场。名贵药材在黄河市场的销售并不如意,但有一个零售商却是几天就来进货,虽然拿的都是等级最低的,但显然周转很快。后来,周占琪抽时间考察了这个位于盘旋路附近的零售店,发现他手里最便宜的药材一经转手就被标为特级、优级,价格也是翻了几倍甚至十几倍。他心里有些替消费者不平,因为不识货,就得用最贵的价格买最便宜的东西,还一无所知。他决定自己开商店,直接零售,让好东西不经转手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有朋友指点说,盘旋路一带大宾馆云集,外地客人常来常往,土特产品肯定非常好销。就这样,1999年底,周占琪在兰州饭店附近开了第一家“三江源冬虫夏草专卖店”,在主营青海玉树特产的同时,也开始代销兰州百合、宁夏枸杞、岷县当归、渭源党参等产品。

艰难得像唐僧取经

在经营土特产品领域,周占琪无疑是省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独门生意加上货真价实,销售额年年攀升。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说曾经的创业艰难得像唐僧取经。这又是为何呢?

和所有经历过艰苦创业的人一样,在事业成功时回想曾经受过的苦、遭过的罪都是一笔财富。现在在周占琪的公司里,已安排就业人员300多人,但身为总经理的他竟然说自己一直都是搬运工。

原来,创业之初,周占琪为了省几毛钱车费,花半个多小时的时间从黄河市场一路跑到盘旋路。更有一次,他竟然一个人把3吨蕨麻从1楼搬到了租住的8楼。其实当时,他已经在兰州饭店附近开了专卖店。“两个店员,一个在楼下看货,一个在楼上看门,我就一趟一袋子往上背,从晚上8点背到凌晨5点,3吨蕨麻总算放稳当了。”总经理都能吃得苦中苦,公司的员工还有什么好说的,理所当然要团结一心,以诚待人,这就给消费者和供货商架起了最畅通的桥梁,消费者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供货商也能借此打开销路,财源不断。 打起价格战。作为一个行业的领头雁,周占琪不怕竞争,甚至欢迎竞争,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他担心因为别人的急功近利使消费者权益受损,最终拖垮这个刚刚起步的土特产行业。无奈之下,他作出了“与其让别人仿不如自己仿”的决定,将每一个产品在统一包装的同时,细分为皇级、王中王级、王级、特级、一级等若干等级,按级明码标价。但创新的速度永远赶不上仿制,所以周占琪才说自己曾经的创业艰难得像唐僧取经。

渭河源带来新机遇

2003年,他再次敏锐地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营养知识的日益普及,消费者对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顺应这一市场需求,以祖国养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论为依据,三江源公司加大投入,创办了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始研制以当归、党参、黄芪、锁阳、枸杞等本地名优特产为深加工原料的第三代功能型保健食品,并将所有产品的商标都统一为“渭河源”。依托“千年药乡”的便利条件,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一经成立就开始了跨省区的资源整合工作,以开拓全国市场为背景,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品牌经营的发展之路。现在,经过初加工的“渭河源”系列产品已经占领了市场,兰州百合、宁夏枸杞、岷县当归、渭源党参、安西锁阳以及康县木耳等地方名优特产都被纳入“渭河源”的大品牌中,并借助品牌运作的魅力走向全国。

2008年7月20日,渭河源国医馆·大药房隆重开业。这是一次独特的开业典礼,它把大型义诊作为开业“主题曲”,用自身独有的魅力吸引了张士卿、贾斌、王俭、王文春、廖志峰、赵文鼎、刘树华、张侬、张宗明、董怀智、汪少林、邓沂等13位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老中医参加义诊。

“打造最好的环境,请最好的医生,卖最好的药品,这就是渭河源国医馆的目标。”周占琪坦言,国医馆和大药房是企业在发展中的又一次战略调整,没想通过国医馆挣多少钱,而是想当一个企业做大做强时,承担更多的责任,回馈社会。

其实说到回馈社会,周占琪从不吝啬:过年了,给老年公寓的老人们送米送油;发生雪灾了,给灾区群众送面送衣;陇南地震了,不但送去了20万元的捐款捐物,还组织员工献血抢救生命……

前进脚步

1978年,他是青城中学的一名学生,因家境贫寒,每周都要背一背兜葱去集市上换成零用钱;1988年,他在靖远修表,当时工人的工资是每月40元,而他每个月能挣3000元,最大的梦想是能坐一回飞机,人生就无憾了;1998年,他参加了第六届兰洽会,敏锐地发现西部地区的特产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大市场,当年年底他注册公司正式涉足土特产领域;2007年1月“2006中国西部亿万读者喜爱的歇品牌”大型调查活动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以其卓尔不群的品牌含金量和货真价实的质量保证,最终捧得了“中国西部亿万读者喜爱的地方特色品牌”这个荣誉,总经理周占琪喜捧奖牌而归;2008年,他的土特产生意已从甘肃做向全国,因为筹备上海分店的开业事宜,他总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从最初梦想能坐一回飞机到现在每个月能坐十几次飞机,交通工具的变迁成为30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他,就是兰州三江源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兼甘肃渭河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占琪。经历30年,一步一脚印;回望30年,弹指一挥间。他的命运沉浮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紧密相连。

今年时值改革开放30年,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放缓了投资计划,等待严冬的结束。但周占琪又一次剑出偏锋,开始发展外埠市场,上海的直营店即将开业,西安的直营店正在装修中。很多人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他这样回答:“这是一个品牌经营的时代。对于甘肃这样一个内陆省份来说,我们有自己的资源优势,但却缺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人才。所以,甘肃丰富的资源被装进了火车,运到了沿海城市,并通过精加工、小包装后身价翻倍,漂洋过海,走向世界。而甘肃人依然挣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血汗钱。现在,我们通过在沿海城市及发达城市开设的直营店,将通过深加工的特产直接销售,一是扩大甘肃特产的知名度,二是延长产业链。下一步,公司将和农户签订题。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

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唯有祝愿周占琪这个土生土长的甘肃人,能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把甘肃的特产带到全国、全世界。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